赶黄草种植技术介绍

来源:富路库 1.44W
赶黄草种植技术介绍

1育苗

通气湿润育苗是石桥镇摸索种植赶黄草的主要育苗方式,其特点是在于耕干耙的基础上作秧厢,上水浸泡,整平厢面,达到深沟高墒面,沟内有水,墒面湿润,水气协调,适应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生理特性,防止烂种、烂苗。

1.1选择育苗田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便于管理,靠近移栽田块,且土质松软,通透性良好,杂草少、肥力中等的冬闲田作苗床。

1.2整地

前作收后翻耕,耕作不宜太深,以15~20cm为宜,采取浅耕细耙,耙平、耙透、耙细,做到精细平整。苗床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并充分腐熟,一般每公顷施1.5~3.0万kg有机肥,再加过磷酸钙300~450kg即可。做到匀施、浅施,使其在苗期能正常发挥肥效。

1.3作床

做法是于耕干耙,水层浅平,播前泡田,用钉齿耙将表面耙成泥浆进行粗平,粗平后挑沟作厢,厢宽1.3~1.5m,沟宽20~30cm,沟深15~20cm,边沟20~25cm,厢长视田块定,一般不超过15nl。每公顷苗床地播种育苗,可满足15hm2左右本田的种植需求。

1.4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播种时间在2月上中旬或农历春节前后,用上年8、9月份完熟收割获得的赶黄草种子,在播种前2~3d选晴天晾晒筛选后,选无风晴天播种,用适量干燥河沙与种子混和均匀撒播到整理好的厢面上,每公顷苗床用种6.75~9kg。秧厢床面要掌握在浆口适当、以撒下种子能贴到泥面为宜。

1.5盖膜

按厢面长度以每隔0.67~lm的距离插竹片(竹片宽2cm,长1.8~2m)形成小拱,然后盖上育秧膜。四周用沟内泥土压严压实,避免鼠雀危害、风吹,以利于保温保苗。

2苗期管理

从播种到苗高3cm,保持床面湿润,以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和小雨放干水的标准管好沟中水。如遇大雨,要立即排水;如遇寒流或气温偏高,应注意调整棚内苗床温度,防止烂种、烂芽和烂苗。

在苗高3—5cm后,需做好揭膜、除草工作,并以浅水上厢,视苗施肥,保持叶绿苗壮。此期间施肥应以人畜腐熟清粪水、少量尿素或根外叶肥为主。

3移栽

3.1整地

耕层深度20~30cm,土壤松软,渗漏适宜。田面平整,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经过耕地、耙地、平地3道工序,并结合整地将腐熟的有机肥耙入田里,做到田平水浅。

3.2移栽

赶黄草从出苗到长至5cm期间,由于早春温度低及其生长特点和发育规律,生长较慢,待长至lOCnl-般需要50d左右。因此,要到4月初才陆续进入移栽期。苗高8~15cm是最佳移栽期。栽插时要做到浅、稳、匀、直。浅是指插苗深度不超过3.5cm,田间水层深度在1cm左右;稳是指秧苗不漂不倒;匀是指行、株距均匀,秧苗大小、高度一致;直是指要栽正,不插斜苗或烟斗苗。移栽时按株距20cm、行距20~23.3cm进行,确保每公顷植22.5万株左右。并在每块田中预留施肥、治虫、除草的管理操作道。

4田间管理

栽后3~5d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匀。在整个生长期都要保持栽插时的浅水状态,杜绝放养鸭、鹅和其他牲畜践踏。在苗高40cm左右时,根据田间苗情长势和田块肥力状况,于晴天露水干后按每公顷150~300kg撒施颗粒型复合肥1次,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在赶黄草封行前,对影响赶黄草生长的杂草进行人工防除。

5病虫防治

目前人工种植的赶黄草田间病虫害较少,也无明显症状表现,暂不需要进行防治。田间虫害主要有螨类、蚜虫和卷叶螟,以危害叶、芽为主。如有田间危害,可每公顷用20%甲氰菊酯300~450ml防治叶螨;用啶虫脒、福戈等常用高效低毒农药按安全使用剂量防治蚜虫和卷叶螟。

6收割储存

6.1收割前的准备

进入8月以后,人工种植的赶黄草便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或在赶黄草长到100~150cm高度时进行收割。收割前10~15d排水晒田。如气候条件许可,晒到田面干裂、露白、人在田面能自由走动而不陷泥的程度,更利于收晒。

6.2收割

选晴天(有连晴5d以上、温度在30qC左右的天气更好),于露水干后用镰刀贴地平割。边收割边铺晒或迅速移田铺晒。铺晒时,尽力做到薄晒、匀晒。

6.3晾晒与储存

一般收割铺晒后2~3d进行1次翻晒,待晒至全干(折断茎杆有清脆声),即可用竹篾或其他绳带进行打捆收储。打捆时,对较长的赶黄草应采用双捆扎,以利于储藏和运输。储藏应选择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场地或房屋内,进行竖立存(堆)放。在未销售前,注意检查有无霉变情况。如有霉变,应迅速进行二次翻(晾)晒。

经过试验摸索,石桥镇2013年种植赶黄草1.2hm2,到2015年发展到超过17hm2。两年的实际销售数据显示,赶黄草平均公顷干重产量达到7.5t以上,公顷鲜重产量达37.5~60t,公顷平均收入3.6万元以上。人工种植赶黄草,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大力推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