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葉枯病的發病症狀與防治

來源:富路庫 1.48W

荸薺,又名馬蹄、水慄、芍、鳧茈、烏芋、菩薺、地梨,屬單子葉莎草科,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扁圓形,上面尖,表面光滑有光澤,紫紅色或者黑褐色,生長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綠色莖叢生,地下的球莖可供食用。因它形如馬蹄,人們也稱它馬蹄。其外表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又有“地慄”之稱。

荸薺葉枯病的發病症狀與防治

荸薺的分佈地區

荸薺原產於印度,,全球約150種,廣佈於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中國自西漢時已有栽培記載,目前有20餘種和一些變種,主要分佈於廣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窪地區,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佈。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盛產高品質荸薺,是中國最大的“荸薺之鄉”。廣西桂林市荔浦縣青山鎮是國家承認的“馬蹄之鄉”。廣東韶關地區的樂昌荸薺因其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和爽脆可口而著名。此外還有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也是荸薺產地,一直遠銷海外,聞名遐邇。

荸薺的營養價值

荸薺的營養豐富, 據分析: 每100 g 新鮮球莖中含蛋白質0. 8~ 1. 5 g, 碳水化合物12. 9~ 21. 8 g, 脂肪0. 3 g, 粗纖維0. 3 g, 灰分0. 8 g, 鈣4 mg, 磷45 mg, 鐵0. 8 mg, 以及少量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髮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

荸薺葉枯病的發病症狀與防治

荸薺葉枯病是荸薺栽培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病害。該病在荸薺栽培地區均有發生,且危害嚴重。

荸薺葉枯病的發病症狀:發病初期,管狀葉上出現針尖大小的小黑點,黑點外圍褪綠變黃,隨病情發展,黑色小斑點擴大成直徑2-4毫米的圓形或橢圓形黑色病斑,病斑周圍變黃色。發病嚴重時,管狀葉子於7-8月間即大量黃枯,失去光合作用,地下部的球莖(荸薺)很小或不能形成,嚴重影響荸薺產量。葉枯病菌冬季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荸薺生長季節,產生分生孢子借風傳播並侵染植株。

荸薺葉枯病防治方法如下:

1、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燒燬或堆悶經充分腐熟後當肥使用。

2、發病初期,每畝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克或50%多菌靈粉劑50克加15%三唑酮粉劑50克混合,兑水40-50千克均勻噴霧,對重病田塊間隔7-10天再噴藥一次,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