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鈴蟲 - 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來源:富路庫 1.54W

危害:棉鈴蟲為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嫩葉,從而致使受害幼蕾苞葉張開、脱落,被蛀青鈴因污染而腐爛。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秋耕冬灌,及時人工捕捉害蟲。若蟲量較大,可使用楊枝誘捕,或噴施20%滅多威乳油1500倍液或每畝使用50-60ml的48%毒死蜱乳油兑水50-60kg噴施。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一、危害特徵

1、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葉。成蟲白天隱藏在葉背等處,黃昏開始活動,取食花蜜,有趨光性,卵散產於棉株上部。

2、幼蟲5-6齡,初齡幼蟲取食嫩葉,其後為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蕾、鈴,在內取食,並能轉移為害。

3、受害幼蕾苞葉張開、脱落,被蛀青鈴易受污染而腐爛。幼蟲有轉株危害的習性,轉移時間多在夜間和清晨,這時施藥易接觸到蟲體,防治效果最好。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第2張

二、發生規律

1、棉鈴蟲在黃河流域棉區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棉區年發生4-5代,以滯育蛹在土中越冬。

2、第1代主要在麥田危害,第2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頂尖,第3、4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鈴,造成受害的蕾、花、鈴大量脱落,對棉花產量影響非常大。

3、第4、5代幼蟲除危害棉花外,有時還會成為玉米、花生、豆類、蔬菜和果樹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蟲。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第3張

三、繁殖習性

1、棉鈴蟲在華南地區每年發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際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陸續羽化併產卵。

2、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為害。第2代以後在田間有世代重疊現象。成蟲白天棲息在葉背或廕庇處,黃昏開始活動,吸取植物花蜜作補充營養,飛翔力強,有趨光性,產卵時有強烈的趨嫩性。

3、卵散產在寄主嫩葉、果柄等處,每雌通常產卵900多粒,最多可達5000餘粒。初孵幼蟲當天棲息在葉背不食不動,第2天轉移到生長點,但為害還不明顯,第3天變為2齡,開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實,可轉株為害,每幼蟲可鑽蛀3-5個果實。

4、4齡以後是暴食階段。老熟幼蟲入土5-15釐米深處作土室化蛹。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第4張

四、防治技術

1、秋耕冬灌

秋耕冬灌可以壓低越冬蟲口基數,秋季棉鈴蟲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農田,進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壞越冬場所,提高越冬死亡率,減少第一代發生量。

2、人工捉蟲

利用棉鈴蟲成蟲喜歡在玉米喇叭口棲息和產卵的習性,每天清晨專人抽打心葉,消滅成蟲,減少蟲源,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天敵,有助於棉田生態的改善。

3、加強管理

(1)適當控制後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棉花徒長,可降低棉鈴蟲危害。在棉鈴蟲成蟲產卵期使用2%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施,既有葉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產卵量。

(2)適時打頂整枝,並將枝葉帶出田外銷燬,可將棉鈴蟲卵和幼蟲消滅,壓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發生量。

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 第5張

4、楊枝誘捕

(1)利用棉鈴蟲成蟲對楊樹葉揮發物具有趨性和白天在楊枝把內隱藏的特點,在成蟲羽化、產卵時,在棉田擺放楊枝把誘蛾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2)每畝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高壓汞燈及頻振式殺蟲燈誘蛾具有誘殺棉鈴蟲數量大,對天敵殺傷小的特點,宜在棉鈴蟲重發區和羽化高峯期使用。

5、藥劑防治

棉鈴蟲的防治應以生物性農藥或對天敵殺傷小的農藥為主,防治二代棉鈴蟲選用20%滅多威乳油1500倍,三、四代每畝用48%毒死蜱乳油50-60毫升對水50-60千克噴霧,三、四代棉鈴蟲防治期間棉株高大,產卵分散,噴藥應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棉葉正反面、頂尖、花、蕾、鈴均勻着藥才可以確保藥效,同時注意交替用藥和輪換用藥,施藥後遇雨要及時補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