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中後期管理主要措施

來源:富路庫 1.45W
小麥中後期管理主要措施

目前,我省隴南、天水冬小麥已進入挑旗抽穗期,平涼、慶陽等地冬小麥進入孕穗期,中部地區的冬小麥逐漸進入拔節—孕穗期。現在距冬小麥大面積收穫還有30多天的時間,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夏旱、病蟲害、倒伏、乾熱風、爛場雨等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多發期。由於入春以來,冬小麥主產區氣温持續偏低,導致小麥生育進程推遲,增加了倒伏和遭遇乾熱風等災害的危險。因此,各地要加強分類指導,搞好肥水調控,落實好冬小麥中後期田管措施,確保夏糧豐收。具體措施如下:

1.根外追肥。揚花至灌漿期,每畝噴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200克混合液1~2次。既可延長灌漿期,增加千粒重,又可減輕乾熱風的危害。一般開花後噴兩次磷肥,千粒重可增加2~3克,增產10%左右。後期噴磷有利於增加小麥莖葉中有效磷和糖分的含量,可促進灌漿,使千粒重增加,且成熟期提前。但噴磷不宜過晚,並可與病蟲防治同時進行。每畝地用0.1公斤磷酸二氫鉀兑水50公斤噴施,最好在下午4點以後,以利葉面吸收。麥葉黃綠,有早衰徵兆,結合噴磷加噴尿素,濃度為1%~2%。因為尿素最容易被葉子吸收,並有刺激生長的作用,對防早衰、增粒重有較好的效果。

2.病蟲害防治。重點做好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白粉病和蚜蟲、吸漿蟲等病蟲害防治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防治,病蟲達到防治指標,要及早進行防治。針對我省主要病蟲,推薦的化學防治方法如下:防治鏽病、白粉病可用2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每畝30克噴霧防治;防治麥蜘蛛,可每畝用20%三氯殺蟎醇每畝50毫升,兑水30~40公斤噴霧防治;防治麥蚜可用2.5%敵殺死乳油每畝10~15毫升或50%闢蚜霧可濕性粉劑每畝8~10克噴霧防治;小麥吸漿蟲可在田間小麥70%左右抽穗時,用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畝或2.5%敵殺死乳油10~15毫升/畝噴霧防治;麥莖蜂可在孕穗期用90%的晶體敵百蟲35~50毫升/畝兑水50~70公斤噴霧兩次,兩次間隔7~10天,也可噴撒1.5%樂果粉或2.5%敵百蟲粉1.5~2.5公斤/畝;全蝕病可在拔節期和開花期用全蝕淨60~70克/畝兑水40公斤噴施,也可噴施三唑酮。

3.做好“一噴三防”。在小麥生長後期,根系吸肥吸水能力下降,通過“一噴三防”,在小麥葉面噴施殺菌劑、殺蟲劑和葉面肥等關鍵措施,能有效地預防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同時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乾熱風危害、延緩衰老、提高粒重等多重效果。促進小麥增產5%~7%。在灌漿初期和中期可各噴一次,噴施最好在晴天下午4點以後或早晨9時前進行。針對我省冬小麥中後期易出現乾熱風、鏽病、白粉病、蚜蟲、乾旱危害,推薦選用以下兩種“一噴三防”配方: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40%多菌靈乳劑50~80毫升+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50克,兑水50公斤配成混合液。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70克+宰蚜10克,兑水50公斤配成混合液。

4.澆好灌漿水。小麥從灌漿到成熟的20多天,是爭取粒多、粒重,特別是提高粒重的關鍵時期。管理的中心任務是養根護葉,延長上部葉片的綠色時間,防止早衰或貪青,促進灌漿,爭取粒飽粒重。澆好灌漿水和麥黃水,以滿足小麥對水分的需要。其中灌漿水的增產效果最顯著,此時澆一次水,不僅滿足小麥灌漿對水分的需要,而且還可降低地温,穩定地温,可防根系早衰。有以水養根,以根保葉,以葉保粒的作用。切忌後期大水漫灌。因小麥灌漿期根系生活力已減弱,若水過大,氧氣不足,會使根系窒息腐爛,植株很快死亡,千粒重顯著下降。此外,對於灌漿期葉色黑綠的麥田,為了防止貪青晚熟,應適當提早停水,後期澆水還要注意防倒。

5.防倒伏、防乾熱風。“麥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小麥倒伏後,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養分運輸也受阻,成熟延遲,對產量影響很大。一般倒伏減產20%左右,嚴重者可達40%~50%,倒伏愈早,減產愈重。後期澆水時如土壤鬆軟,應避免在大風天氣澆水,以防倒伏。防乾熱風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70克+宰蚜10克;也可在開花後採用噴施磷酸二氫鉀200克/畝或噴施保、抗旱保水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適量澆灌一次,可防乾熱風。

6.適時收穫。“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收。”也就是説,小麥在臘熟期收穫產量最高,如果到了晚熟期再收穫,平均畝產會減少10公斤左右。蠟熟末期,麥葉、麥穗全部變黃,莖稈還有一定彈性,大部分籽粒變硬時及時收穫。收穫後,有條件的地方應晾曬1~2天后再脱粒,這樣,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2克左右。隴南、天水6月份收穫期易受連續陰雨天氣影響造成穗發芽,嚴重影響冬小麥品質。各地一定要及時預測小麥的成熟期,科學調度農機作業,組織好機收作業時間。保證小麥在蠟熟期適時搶收搶打,讓豐產的糧食真正收到農民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