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的防治方法

來源:富路庫 6.3K
荔枝蝽的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荔枝蝽成蟲體長25毫米左右、體盾形、黃褐色,腹面被白色蠟粉,有臭腺,開口在胸部腹面中後胸交接處。卵圓球形,長2.5~2.7毫米,淡綠色,化前變為深灰色。若蟲體色紅黑相間。卵近圓球形,徑長2.5~2.7毫米,初產時淡綠色,少數淡黃色,近孵化時紫紅色,常14粒相聚成塊。

生活習性

荔枝蝽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樹上濃郁的葉叢或老葉背面越冬。翌年3、4月恢復活動,產卵於葉背。5、6月若蟲盛發為害。若蟲共5齡,歷時約2個月,有假死習性,多數在7月間羽化為成蟲,天寒後進入越冬期。若蟲和成蟲刺吸荔枝和龍眼的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如遇驚擾,常射出臭液自衞,沾及嫩梢、幼果局部會變焦褐色。

為害症狀

荔枝蝽的成蟲、若蟲均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的臭液觸及花蕊、嫩葉及幼果等可導致接觸部位枯死,大發生時嚴重影響產量,甚至顆粒無收。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農業防治主要為人工捕捉,冬季低温時期(10℃以下)荔枝蝽受冷凍,不易起飛,突然猛力搖樹枝,使越冬成蟲墜地,集中燒燬,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

2、化學防治:早春越冬成蟲尚未大量產卵前,噴灑敵百蟲液(800~1000倍),消滅越冬成蟲。若蟲期噴第2次藥,大量消滅3齡若蟲。蟲口密度大的地區全面噴藥,蟲口密度小而開花果樹又不多的地區,重點施藥。大面積連片荔枝區,用飛機防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