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黃螟的危害有哪些 - 具體防治措施有哪些

來源:富路庫 2.51W
甘蔗黃螟的危害有哪些?具體防治措施有哪些?

甘蔗黃螟又稱甘蔗小卷葉螟,在水田或較潮濕的蔗地比較多發,常常導致甘蔗品質及產量的下降,影響農户們的種植效益。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甘蔗黃螟的危害特點、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供農户們參考。

危害特點:

甘蔗苗期及分櫱期,幼蟲常在蔗株泥面下部幼芽或根帶處侵入為害,造成枯心苗;生長後期幼蟲潛入葉鞘間隙,於芽或根帶等較嫩處蛀入,鑽蛀為害蔗莖,破壞蔗莖組織,妨礙甘蔗生長。

黃螟中後期常會大量蛀食蔗莖基部蔗芽,嚴重影響來年宿根再生力。

枯心率一般在14.78%~22.11%,嚴重的高達49%~65.82%,後期蔗莖螟害株率一般在38.33%~58.33%,嚴重的高達70%以上。畝有效莖數平均減少589~1742條。甘蔗實測產量損失率平均為12.12%~43.1%。

發生規律:

黃螟性喜潮濕,高温乾旱對其不利。

雌蛾有釋放性外激素引誘雄蛾前來交配的特性,性引誘能力強。

成蟲一般白天不活動,常在田間雜草、蔗叢下部枯葉鞘和土縫處棲息,在夜間活動。卵一般產在60釐米高度以下的為多,甘蔗苗期卵產於葉和葉鞘上,甘蔗伸長期有一半卵產在蔗莖表面和秋筍上。

幼蟲孵化後爬行向下降,潛入葉鞘間隙,一般在芽或根帶等較嫩的部位蛀入。對甘蔗幼苗及分櫱株,幼蟲常在其泥面下的部位侵入,為害蛀道曲折,1頭幼蟲多為害一株蔗苗;中後期,幼蟲於根帶處上方或芽眼處侵入,形成蟲害節,在根帶處上方留下蚯蚓狀的食痕,在被害莖蛀食孔外常露出一堆蟲糞。

老熟幼蟲多再蛀孔口處做繭化蛹,少部分在芽、葉鞘或土縫中做繭化蛹。

黃螟1年可發生6~7代,發生世代較多,且有重疊發生現象。

防治措施:

01、農業防治

甘蔗與水稻、花生、大豆、玉米等輪作或套種蔬菜、綠肥等。

選用無病蟲健壯種苗,適時下種,早植早施肥。

適時剝除枯葉。

收穫時應快鋤低砍,收砍後及時清除枯葉殘蔗和田間雜草。

02、物理防治

成蟲盛發期(3~7月),每2~4公頃安裝1盞殺蟲燈誘殺,每天開燈時間以晚上8~10時成蟲活動高峯期為佳。

03、生物防治

成蟲盛發期(3~7月),每公頃將內含性誘劑的塑料管誘芯3000支均勻插於蔗葉中脈處,每隔15~20天更換1次誘芯,誘芯不斷釋放出性外激素干擾成蟲交配,以減少其發生量;或每公頃設3~6個螟蟲性誘劑新型飛蛾誘捕器,誘殺成蟲,每15~20天更換1次誘芯,適時清理誘捕器。

04、保護天敵

蔗田中螟黃足絨繭蜂和大螟擬叢毛寄蠅,以及卵寄生蜂等多種天敵是寄生甘蔗螟蟲的優勢天敵,在甘蔗產區分佈較廣,寄生率一般在15%~35%。從早春開始,選用高效中低毒選擇性殺蟲劑,在根區土壤施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