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 - 玉米絲黑穗病咋防治更好?

來源:富路庫 1.87W

問:當下,玉米絲黑穗病咋防治更好?

當下,玉米絲黑穗病咋防治更好?

玉米絲黑穗病又稱烏米、啞玉米,在華北、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西北地區普遍發生。此病自1919年在中國東北首次報道以來,擴充套件蔓延很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發生。針對這麼嚴重的病害,我們怎能不防?以下是小編特意蒐集的幾點有用的建議,希望大家參考。

首先,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領導和農科站要充分認識玉米絲黑穗病對糧食生產安全的巨大威脅,高度重視玉米絲黑穗病的預防工作,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早部署、早預防”,切實抓好玉米播種期、生長期、收穫期各階段的預防工作,做到“組織領導到位,資訊傳遞到位,技術指導到位,物資供應到位,督促檢查到位”,有效減輕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危害。

其次,我們要強化病情普查,注重宣傳培訓。各部門要抓住目前春玉米產區絲黑穗病已普遍顯症的有利時機,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當地絲黑穗病進行拉網式普查,徹底摸清玉米絲黑穗病的重發區域、發生面積、發生程度以及主要感病品種,對今後防控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村要通過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播放技術講座、印發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做好玉米絲黑穗病防控技術的宣傳、培訓、指導和防治工作。

最後,提醒各地區一定要細化工作方案,抓好技術落實。各地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玉米絲黑穗病苗期侵染,後期顯症的發病規律,抓住播種、出苗等關鍵預防時期,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充分發揮植保專業防控組織的作用,抓好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針對這一點,要做好以下六點。

(1)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田間病株。

在玉米生長期做好平衡施肥,特別是增施硼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同時要加強田間調查,及時發現病株,並在未散苞前徹底摘除病瘤、清除病株並帶出田外集中銷燬;秋季玉米收穫後,及時滅茬、深翻土地,將殘留病株深埋土中減少田間菌源。

(2)選育種植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預防玉米絲黑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各地要積極引進、選育、示範推廣適合本地的抗病、耐病玉米品種,以減輕絲黑穗病的危害。

(3)合理輪作倒茬,定期更換品種。有資料顯示,玉米連作時土壤菌量每年增長5-10倍。為有效減少田間菌源,重病田要進行大面積輪作倒茬,實行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輪作,以減輕病害的流行。如輪作倒茬困難,則要避免同一品種的連年種植,建議至少2-3年更換一次品種。

(4)適時遲播、淺播,推廣地膜覆蓋。玉米絲黑穗病是系統侵染病害,種子萌發至4葉期是病菌侵染的關鍵時期,如此時降水多、地溫低,則玉米出苗時間長,會給病菌侵染增加更多機會,所以建議適時遲播、淺播,縮短玉米出苗時間;冷涼地區應推廣地膜覆蓋,提溫保墒,減輕發病。

(5)種子處理玉米絲黑穗病病傳播的主要途徑是種子、土壤和帶菌糞肥,藥劑拌種是防治該病的有效方法。在玉米絲黑穗病重發區,建議對統供種子或市場銷售已包衣種子進行二次包衣,10公斤種子可用2%戊唑醇懸浮種衣劑40~50克,或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60~80毫升,先將藥劑用少量水稀釋,然後與種子拌勻進行包衣,晾乾後播種。

(6)土壤處理玉米絲黑穗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絲黑穗病重發區,可用50%甲基硫菌靈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克,拌細土50千克,播種時每穴用藥土100克左右藥土蓋在種子上,降低病菌侵染機會。

從中國來看,以北方春玉米區、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區和西北玉米區發病較重。一般年份發病率在2%~8%,個別地塊達60%~70%,損失慘重。20世紀80年代,玉米絲黑穗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是玉米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所以還是希望各位農民朋友們一定要加強管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