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播種繁殖和無性繁殖技術

來源:富路庫 3.05W

杜仲為杜仲科杜仲屬。落葉喬木,高達20米,胸徑1米;樹皮灰色,縱裂。葉橢圓狀卵形、卵形或橢圓形。喜溫涼溼潤氣候,能耐-20℃低溫。在酸性土、中性土、微鹼性土及鈣質土上均能生長;在乾燥瘠薄、強酸性土壤生長不良。樹皮藥用,對各種型別高血壓症均有良好效果,又可用作強壯劑,並治腰膝痛、風溼、習慣性流產及孕婦腰痛等。是著名的藥用樹種。

杜仲播種繁殖和無性繁殖技術

(1)種子育苗技術

①圃地準備選擇微酸性土壤作圃地,冬翻施足基肥,經凍化後,於翌春耙平做床。一般每公頃用餅肥2250千克,廄肥22500千克。苗床規格長15米,寬1.2米,高30釐米,整平耙細以能防積水為好。

②種子催芽在3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催芽一般種子和沙以1:10的比例混合,沙的溼度以手捏戒團,放開即散為度,鋪於室內陰涼通風的地面上,厚度30釐米左右,並保持種、沙溼潤。催芽期間室內溫度保持6℃以上,種粒即可充分吸水膨脹,待翅果頂端缺口處稍露白頭,即胚根開始露出時,就可以播種於已整好的圃地。採用低溫溼沙催芽種子,其發芽率可達80%,且出土整齊一致成苗率高。如果時間緊促,來不及用溼沙催芽,也可於播種前用40℃的溫水或冷水浸種催芽,但發芽率僅有50%左右。

③播種開溝均勻撒入50~80粒種子,播後覆蓋2釐米的大泥灰,比較乾燥的土地,還應在土上加蓋稻草保溼。一般公頃播種量75—120千克,溼沙催芽的種子播後15~16天種芽出土。臨時浸泡幹藏的種子則需30天才能發芽出土。

④播後管理在種子發芽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床面潮溼,如果天氣乾燥,可適當噴水;種子發芽後,要分批揭去蓋草。為防止幼苗感染立枯病,每週可定期噴1次波爾多液。當幼苗出現2~4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鬆土除草,並追施1次稀薄尿素液,濃度1%左右。6~8月為苗木速生期,此時應加強鬆土1次。追肥濃度為2%的尿素液,也可改澆人糞尿。進入9~10月,為防止苗木冬季凍梢,應停止追肥,在苗木根部覆蓋一層火土灰,以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

(2)無性繁殖技術

①扦插法苗圃地選擇應以陰涼、溼潤、腐殖質較多的半沙質或香灰土為好。扦插時間,宜為早春新葉未萌發之前,一般驚蟄前將一年生的新枝條剪下,切成5個頭芽的插條,上部一個芽要與頂端切面相平,下端切口面成馬蹄形。隨切隨插入苗床中,深度為插條的2/3,株距8~10釐米,行距20~25釐米。插好後經常保持畦土溼潤,高溫季節還要搭棚遮蔭,以保持陰涼溼潤,有利新生根生長。在夏、秋季節要除草,結合追肥,到翌年春即可移栽。

②留樁再生法在5、6月,立夏至夏至,砍伐杜仲樹時,不要把樹樁挖掉,砍伐後的樹樁過30—40天就能萌芽再生;在7月份砍伐的樹樁要過60~70天才能萌芽新苗。一個樹樁能抽芽數株,要在萌芽根部培土,以利新根生長,到翌年春就可挖取移栽。

③傷根萌芽法由於杜仲的萌發力很強,可把大杜仲樹的主根皮挖傷,然後覆蓋泥土,也能萌發生長新苗(一般在驚蟄前傷根較好),過一年後,即可削下移栽。

④壓條繁殖法在早春季節雨水前後將杜仲幼苗的枝條用泥土或磚、石塊壓人土中,只要土壤溼潤,溼度適宜,深約8~12釐米,枝稍露外,使枝條萌發新根,第二年就可切下移栽。

(9餘根繁殖法在種子育苗地內,春季挖苗定植,有意識地將主根下端留部分於土中,再把原圃地加以整理,待其萌發成苗後,再挖取作栽培之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