澇害後苜蓿抗災復產十條技術措施

來源:富路庫 1.89W
澇害後苜蓿抗災復產十條技術措施

近日,我省部分地區發生強降雨天氣,對牧草生產尤其是苜蓿生產造成很大損失。災害發生後,各地及時組織開展抗災復產,河南合博草業、鄭州田園牧歌等企業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清除裹包青貯場地積水,在苜蓿積水田挖渠排水。為最大程度降低暴雨對苜蓿生產造成的損失,加快恢復生產,省黃河灘區優質草業帶建設專家服務團對水淹苜蓿地抗災復產提出以下技術建議:

一、立即挖溝排水。苜蓿怕澇耐旱,受淹三天內將出現爛根,立即開展田間巡視排查,組織力量儘快在積水嚴重區域挖排水溝渠,把積水排出去。同時要抓住降雨間歇期,及時修復或補建田間排水溝渠,做好下次雨災防範。

二、儘快清理復壯。對水淹不嚴重、苜蓿沒有死亡但植株下部嚴重腐爛的地塊,應刈割後儘快清理乾淨,採取施肥、治蟲、雜草防除等措施,使苜蓿儘快恢復生長;對正常生長地塊,加強田間管理,力爭做到產量不減、品質不降且穩中有升。

三、科學處置草品。當前空氣溼潤,苜蓿乾草極易返潮;裹包青貯雖然有多層裹膜,但長時間浸泡仍容易造成浸水腐爛。組織專人對裹包青貯和庫房乾草進行全面細緻檢查,如有浸泡及時轉移至通風乾燥高地;對淋雨的苜蓿乾草及時晾晒,噴灑防腐劑;注意做好庫房通風,促進苜蓿草捆繼續散發水分。

四、加強蟲害防治。長時間降雨及水災,潮溼環境極易引起田間一系列病蟲害的發生,尤其是棉鈴蟲、苜蓿夜蛾、甜菜夜蛾等青蟲類危害大,嚴重者除主脈外全部吃光,加重根腐病等病害。對收割後處於15天以內的生長早期苜蓿,及時田間噴灑農藥進行滅蟲;對生長期20天以上、臨近收割的苜蓿,抓緊時間及時搶收,確保“蟲不成災”。

五、有效控制雜草。受淹嚴重死亡較多的苜蓿地塊,給雜草生長留下較多空間,可能引起雜草瘋長。尤其是現在高溫高溼,是禾本科牧草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馬齒莧、灰灰菜等闊葉雜草的高發期,在田間機械不能下地作業時,要及早採取無人機噴霧等措施開展雜草防治,減少雜草滋生對苜蓿的危害。

六、及時中耕鬆土。根據苜蓿地受淹情況和土壤型別,要及時破除土壤板結,尤其是壤土和粘土地更要中耕鬆土,促進土壤散墒透氣,改善根際環境,促進根系生長。同時,可結合中耕鬆土適當追肥。

七、測土配方施肥。苜蓿受淹排水後,土壤中一部分速效氮磷鉀可能溶解在水中隨排水損失掉,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災後應儘快取樣檢測土壤養分,根據土壤養分變化情況,精準補施葉面肥和撒施氮磷鉀肥料,儘快使苜蓿恢復生長。

八、做好補種重播。做好受淹苜蓿死亡地塊的耕地整理工作,對呈小片狀死亡的地塊,9-10月份進行補播;對淹水嚴重且苜蓿死亡較多、沒有牧草生產價值的地塊,科學平整土地,防止雜草瘋長旺長,規劃設計好排灌渠系,做好種子、化肥和播種機械等準備工作,9-10月份進行重新播種。

九、加強排查檢修。對牧草生產基地和加工場區防雨排澇設施進行全面細緻檢查,對危險薄弱地方再加固加高,防止雨水聚集和飼草、機械庫房進水。加強用電安全排查,禁止水電同路,防止觸電等安全事故。及時檢查飼草收穫加工機械裝備情況,如不能正常運轉及時修復,雨季儘量做到機械入庫,防治雨淋。

十、完善應急措施。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及時關注天氣預報,積極支援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災後恢復生產,同時儲備好防水沙袋、抽水機、應急照明設施等物資,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做好災後自救,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