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霜黴病什麼原因 - 茼蒿霜黴病的傳播途徑?

來源:富路庫 1.02W
茼蒿霜黴病什麼原因,茼蒿霜黴病的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借氣流或澆水傳播,在溫、溼度較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產生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從氣孔侵入。茼蒿生長期多陰雨,或多霧、多露,或棚室內溫暖潮溼,夜間結露時間長等,病害發生較重。

年度間早春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秋季早播田、出苗過密、採收不及時的田塊發病重。

致病的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翌年春,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的孢子囊,通過氣流和雨水反濺傳播至茼蒿葉片上,在寄主葉片上產生遊動孢子或芽管,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部位產生新生代孢子囊,隨風雨傳播,引起多次再侵染。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在種子或秋冬季菜上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主要通過氣流、澆水、農事及昆蟲傳播。病菌孢子萌發溫度為6~10℃適宜侵染溫度15~17℃,田間種植過密、定植後澆水過早、過大、土壤溼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發病。春未夏初或秋季連續陰雨天氣最易發生。

致病的病毒在田間的病株或雜草上越冬(種子和土壤不能傳毒),田間傳播主要通過蚜蟲傳播(菊花B病毒主要通過桃蚜和馬鈴薯蚜作非永續性傳播;黃瓜花葉病毒主要通過蚜蟲及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也可通過汁液接觸傳播至寄主植物上或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磨擦傳播病毒,從寄主傷口侵入等途徑進行傳播。

茼蒿霜黴病的病原以菌絲體在種子內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雜草上潛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以孢子囊借風、雨、昆蟲等傳到葉片上。孢子囊多間接萌發,釋放出遊動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後,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為主茼蒿發病後,病部產生大量孢子囊進行重複侵染。

茼蒿霜黴病的病原以菌絲體在種子內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雜草上潛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以孢子囊借風、雨、昆蟲等傳到葉片上。

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絲體產生的孢子囊,通過氣流和雨水反濺傳播至茼蒿葉片上,在寄主葉片上產生遊動孢子或芽管,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部位產生新生代孢子囊,隨風雨傳播,引起多次再侵染。

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4℃,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pH3~9。

病原以菌絲體在種子內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雜草上潛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裡越冬。以孢子囊借風、雨、昆蟲等傳到葉片上。孢子囊多間接萌發,釋放出遊動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後,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為主。茼蒿發病後,病部產生大量孢子囊進行重複侵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