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套袋胡柚的尷尬?

來源:富路庫 2W

常山縣閣底鄉胡柚販銷大戶黃曉華遇到了一件尷尬事:他到老家江家的4個村訂購10萬隻套袋胡柚,價格不算低,卻沒人願意接訂單。同樣,縣裡一家胡柚販銷龍頭企業想在這裡發展幾十萬只套袋胡柚,也吃了“閉門羹”。

是套袋胡柚的尷尬?

胡柚套袋有提高果質等諸多好處。特別是套袋胡柚著色早,可提早半個月到20天上市,可賣上好價錢。今年常山縣幾家胡柚販銷龍頭企業和一些販銷戶發展套袋胡柚的積極性都很高。但是,橘農們不樂意接單。這是誰的尷尬呢?

分歧:利益衝突

黃曉華已做了十多年胡柚販銷生意,每年要販銷50多萬公斤胡柚。在自家門口碰了壁,他頗感遺憾。

“胡柚套袋是市場發展的趨勢。橘農不願套袋是觀念落後,一些橘農有不套袋照樣能賣好價錢和套袋麻煩的想法。”黃曉華說,為落實套袋胡柚訂單,他在江家等村做了很多工作,結果10萬隻胡柚套袋只落實了5000只。

黃曉華說,胡柚套袋能給橘農增加效益。從這幾年的市場看,每公斤精品胡柚的開秤價格一般在1.2元到1.4元之間。而每公斤套袋胡柚,算上增加的0.4元套袋成本,開出1.7元的收購價也不算低。而且,套袋胡柚採下就可賣掉,還可避免約10%的貯藏期間失水損耗。

橘農並不認為是觀念問題。“我們沒搞套袋,主要是覺得套袋效益不明顯。”橘農普遍認為,減掉胡柚套袋增加的幾毛錢成本,價格跟不套袋的差不多。

農民最講實惠。他們說,如果套袋胡柚價格好,能100%包收購,僱人都要搞套袋。但是,縣裡的胡柚販銷龍頭企業、胡柚販銷戶,有自己的收購質量標準,市場有變,到時收購量和價格會不會變,橘農心裡沒有底。

江三村村民主任黃崇正說,曾有一家胡柚販銷龍頭企業要在他們村裡搞胡柚套袋,說保護價是每公斤1.8元。村裡開會徵求村民意見時,群眾都爭著要搞套袋。後來這家企業變卦了,把保護價降為每公斤1.7元,胡柚套袋之事也就落空了。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

癥結:市場無序

胡柚套袋分歧在效益上,產銷之間有沒有協調的辦法?

橘農認為,如果套袋胡柚價格減去增加的成本,能比不套袋胡柚每公斤收購價高出兩毛錢,他們就有積極性。

對此,經銷商卻有難處。

“每斤胡柚收購價提到9毛錢、提到1塊錢,市場能接受,我也賣得出。”黃曉華說,問題是,光他一人提價,無疑是自殺。因為從目前情況看,全縣所有套袋胡柚的訂單價都是每公斤1.7元,他提價而別人不提價,他的胡柚就賣不動。

一些經銷商反映,這些年縣內外胡柚販銷基本處於無序狀態,還有外地的販銷戶在松陽、金華等地低價大量收購質量高低不一的胡柚冒充常山胡柚,也衝擊了常山胡柚的購銷市場和價格。這些販銷戶、經銷商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考慮無序競爭可能帶來的風險。

對策:協會出馬

效益問題根源在市場競爭無序,由誰來規範?只有專業協會出馬。

現在,普通農產品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我國入世後,國內農產品面臨著組團出擊的美國“新奇士”柑橘、紐西蘭“奇異果”等優質果品的衝擊。

作為應對措施,很多地方狠抓農產品“質量工程”,但因市場主體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都存在著類似於常山胡柚“套袋”的尷尬。在無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生產者、經銷商各方的利益矛盾交錯。經銷商以低價收購把風險轉移給生產者,生產者又因達不到預期收入而不願採納新技術來提高品質。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完善和發揮專業協會的協調等功能,通過協會來規範市場秩序,協調好經銷商與生產者的利益分配。只有各方獲益,生產、流通才能良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