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春季播種技巧要點

來源:富路庫 2.06W
馬鈴薯春季播種技巧要點

兩季作地區春馬鈴薯生育期不長,這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據多年試驗證明,長江下游地區,2月份平均氣溫已達5℃左右,提早在2月中下旬直播已不致凍壞。

提早播種,雖不能早出土,但在低溫條件下有利於根系的發育,少數能早發的薯芽,耐低溫能力也較強。即使出土薯芽受到晚霜危害,但因種薯及根系未受凍害,還可萌發副芽,出苗仍然較早。所以,提前播種,是春馬鈴薯豐產的關鍵之一。

長江中下游地區栽培馬鈴薯,基本上可分為下列三種形式:

1、“滿天星”:即行株距一般20釐米左右,為了增加播種深度,隨耕、隨播人犁溝,第二犁覆土。這種栽培方式除去溝渠,每畝可栽12000餘棵,密度大、封行早、通風差、病害多、管理粗放,在生長期無法中耕培上,因此,“露頭青”和小薯塊多,品質差,產量低,這種播種形式,不應提倡。

2、株距20釐米,行距加大到40釐米,除去溝渠,每畝可栽6000餘棵,這種栽植方式,株數少,通風好,病害少,便於中耕培土,“露頭青”少,是當前最普遍的播種方法。

3、雙行高壟栽培法:其大行為70~90釐米,小行為10釐米,株距為25~30釐米,呈三角形栽植,每畝亦可栽6000餘棵。這種栽植方式行間更大,通風更好,可以多次培上,生產的薯塊大,產量高。

為了獲得馬鈴薯高產,在考慮種植方式時,既要注意擴大行距,又要保證一定的主莖數。克服兩者矛盾的辦法是,在擴大行距的同時,應提倡叢植,加大播幅,增加主莖數。擴大行距,改善生長條件,可奪取單株的高產,保證主莖數,可奪取群體的高產,兩者不可偏廢。

儘可能放大行距(可放大到50一60釐米),相應縮小株距的好處是:(1)發棵後不致封行鬱閉,造成下部葉片黃化,縮短葉片的功能期;(2)有利於通風透光,提高光合強度;(3)有利於培土,而行距過小,操作不便,土培不高,且培土時還會碰斷匍匐莖,影響結薯。

播種方法

作東西向開溝,溝深10~13釐米,將催過芽的種薯,按芽的大小分級、分地塊排種,排種後用南面的土覆蓋3~5釐米厚(砂土應比粘上稍厚),其餘堆在北面擋風。如有條件,可在覆土中摻人腐熟廄肥、垃圾、草木灰等,既可增溫,提早出苗,又可增加肥效。

由於2、3月地溫還低(在10℃以下),而薯塊發芽適溫為12一18℃,提高地溫就可以提前出苗。地膜覆蓋效果很好。0.015毫米厚的地膜每畝約需10公斤。地面要整平,覆蓋要嚴實,蓋住畦溝,增溫明顯。出苗後要及時破膜,使幼苗通過低溫鍛鍊,提高抵抗霜凍的能力。

播完後應將多餘的薯塊在地邊或行間臨時栽植作預備苗,供補苗之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