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發病條件 - 玉米小斑病發病規律是什麼?

來源:富路庫 7.18K
玉米小斑病發病條件,玉米小斑病發病規律是什麼?

玉米小斑病傳播途徑等發病規律基本上和大斑病相似。小斑病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為翌年初侵染源。但小斑病發病適溫較大斑病稍高,為26一32°C。玉米孕穗、抽穗期易流行;低窪地、過於密植廕庇地、連作地,發病較重。

發病規律: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絲髮育適溫為28-30℃,孢子萌發適溫為26-32℃。玉米連茬種植,土壤肥力差,播種過遲等易於發病。在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和有足夠菌源存在的前提下,限制小斑病發生和流行的關鍵因素是溫溼度和降雨量。特別是在7~8月份,如果月平均溫度在25℃以上,雨日、雨量、露日和露量多的年份和地區,小斑病發生重;6月份的雨量和氣溫也起很大作用,因為此時的氣溫和雨量利於菌源的積累。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絲髮育適溫為28-30℃,孢子萌發適溫為26-32℃。

小斑病菌,屬半知菌類,叢梗孢目,暗梗孢科,長蠕孢屬。現已知有兩個生理小種。"O"小種分佈最廣,主要侵害葉片;"T"小種,對具有T型細胞質的玉米有專一的侵害能力,可以侵入花絲、籽粒、穗軸等,使果穗變成灰黑色造成嚴重減產。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風力和雨水的飛濺傳播,在田間形成再次侵染。其發病輕重,和品種、氣候、菌源量、栽培條件等密切相關。一般,抗病力弱的品種,生長期中露日多、露期長、露溫高、田間悶熱潮溼以及地勢低窪、施肥不足等情況下,發病較重。四川省條件下,播期愈晚,發病愈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