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花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園林用途

來源:富路庫 1.66W
薊花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園林用途

薊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又名大薊、刺薊、山蘿蔔。分佈於朝鮮、日本、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蘇、河北、山東、陝西、江西、雲南、湖南、福建、湖北、貴州、廣西、廣東、四川、浙江等地。

生長於海拔400米至2,1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藥用。

薊花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有多數肉質圓錐根,雌雄同株。全部兩性小花,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有絨狀毛。葉緣和苞片有刺。全省各地有分佈。

薊花,蘇格蘭國花。在希臘神話裡,大地女神對多才多藝的克利斯心生愛慕,一心想找機會向這位能吟詩作曲、有是狩獵高手的牧羊人訴說情意,哪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飽嘗單戀的悲痛之餘。

將自己化作薊花來表示“心如針刺”之苦。在西方,被稱為“受祝福的薊”的花種,相傳是聖母瑪利亞將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取下來後,埋在地下長出來的植物。

形態特徵:薊為多年生草本,塊根紡錘狀或蘿蔔狀,直徑達7毫米。莖直立,30(100)-80(150)釐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莖枝有條稜,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絨毛及多細胞節毛。

基生葉較大,全形卵形、長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20釐米,寬2.5-8釐米,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基部漸狹成短或長翼柄,柄翼邊緣有針刺及刺齒;側裂片6-12對,中部側裂片較大,向下及向下的側裂片漸小,全部側裂片排列稀疏或緊密。

卵狀披針形、半橢圓形、斜三角形、長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寬狹變化極大,或寬達3釐米,或狹至0.5釐米,邊緣有稀疏大小不等小鋸齒,或鋸齒較大而使整個葉片呈現較為明顯的二回狀分裂狀態。

齒頂針刺長可達6毫米,短可至2毫米,齒緣針刺小而密或幾無針刺;頂裂片披針形或長三角形。自基部向上的葉漸小,與基生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無柄,基部擴大半抱莖。

生長習性:薊各地都有分佈,生長於曠野、草叢,路旁;我國各省區也有。根、葉入藥,治熱性出血,葉治瘀血,外用治惡瘡。全草含生物鹼、揮發油。鮮葉含大薊甙。薊常易與飛廉CarduuscrispusL.混淆,其主要區別點是:本種莖、枝上沒有有刺的翼狀附屬物。

薊的繁殖方式:薊有分株繁殖和播種育苗兩種方法,薊一般採用分株繁殖,採用種子繁殖不能保證其品種的優良特性。

1、分株繁殖:在10月上中旬選擇生長健壯的成年植株,掘取其分櫱,把有5片葉以上的大分櫱苗切下連根直接定植於大田,要注意每株帶有一定數量的根系。把小的分櫱苗按15㎝見方栽於苗床培育,待來年春季帶土掘取定植於大田。

2、播種育苗:9月中下旬播種育苗,10月下旬在苗長到10㎝以上,有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因其種子種皮厚硬,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放進55℃溫水中浸30min,並不斷攪動。

當水溫降至常溫後再浸12~16h,撈出用清水沖洗後,再用溼棉布包好放至20℃左右條件下催芽至露白。用72孔塑料穴盤或6cm見方的營養土方育苗,用細砂土或蛭石蓋種。苗期溫度保持在20℃左右。

薊的病害防治:病蟲害的防治儘量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朝鮮薊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病毒病。根腐病多發於雨水較多年份,其症狀是根部腐爛變黑,繼而植株萎蔫倒伏。

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溝渠排水暢通,避免受澇。如發現病株莖髓開始腐爛,要立即割去植株平茬,用72%農用鏈黴素塗抹後並撒上一層混合生石灰的乾土。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消滅蚜蟲等傳播媒體,並在高溫乾旱時及時澆水。

朝鮮薊蟲害有蚜蟲和小地老虎:蚜蟲全年都會發生,每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小地老虎在3齡幼蟲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毒餌誘殺。

薊的園林用途:薊早春二月,去一個民族鄉踏青。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頂上有個藥圃,成片的大薊長勢茂盛,刺狀的果上開著紫花,很是惹眼。醫籍載:大薊,莖有刺,葉羽狀,花紫色,果圓形,可入藥。與大薊一樣,很多中藥材還是極好的觀賞植物,令人賞心悅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