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泥苞蟲的形態、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來源:富路庫 2.43W
水稻泥苞蟲的形態、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水稻泥苞蟲俗名煙筒蟲,是水稻苗期的主要害蟲。該蟲害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做好該蟲害的防治工作。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具體內容如下:

1、形態

①銀星筒石蛾

成蟲:體長4.5~5.0毫米長,翅展13~14毫米。頭及胸部濃褐色,並生有同樣顏色的毛。頭頂有:“小”字形銀白條紋。觸角細長,各節基部銀白色。上半部灰黑色,呈黑白相間的斑紋。前翅細長,生有黃褐色的毛,翅上面有20--22個長短不定的銀白色條紋。後翅暗灰色半透明曠密生同色的毛。足黃褐色,腹部黃綠色。卵:非常小,圓球形,由幾十粒或幾百粒聚成卵塊,外面有無色透明的膠質物包圍。卵塊產在水面上,漸漸落到水底,沾上泥土呈汙褐色。

幼蟲:住在由泥沙和絲做成的筒巢中。體長7--8毫米頭部及前、中胸部為黑褐色。腹部有灰白色絲狀氣管鰓。胸足3對黃褐色。前足短、後足長。蛹:裸蛹,長6~7毫米。頭、胸、足黃褐色,腰部青綠色,觸角上有黑白斑。筒巢:由絲及泥沙做成,圓筒形,長7--10毫米,中間稍彎曲,筒口是平的。

②胡麻斑須石蛾

成蟲:體長5.3~5.6毫米,翅展17~18毫米。前翅上面沒有銀白色條紋,而有黑色紋。觸角黑色,沒有銀白色。

卵:卵塊比較大,含卵粒300個左右。幼蟲:老熟幼蟲體長8毫米左右。頭部淡黃褐色,腹部淡綠色。

蛹:體長6~7毫米。頭、胸部黃褐色,腹部淡綠色。筒巢:用泥沙和絲做成的,比前一種大,形如牛角,彎曲度大,筒口斜開。

③切翅石蛾。卵與蛹的形態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成蟲:體長12~15毫米,翅展32~38毫米。頭及胸部赤褐色,觸角赤褐色。前翅細長淡黃色,半透明有光澤,翅中央有較大的透明斜帶。後翅寬,無色透明,翅端部黃褐色。

幼蟲:頭部及前、中胸部黃褐色,其上散生很多黑點紋。體長12毫米左右。

筒巢:用草根做成,橢圓筒形,有小拇指粗細。

2、生活習性

稻泥苞蟲均以幼蟲態越冬,1年1代。銀星筒石蛾與胡麻斑須石蛾,越冬幼蟲在5月中旬出現,將頭及胸部伸出筒巢在水底爬行。5月下旬水稻剛露嫩白芽時,便聚集咬食,咬斷水稻嫩芽或鬚根,使受害苗浮於水面,形成浮苗。危害嚴重時,可造成嚴重缺苗斷空現象。幼蟲老熟時,便附著在稻根或水中雜草莖部,並封閉筒巢口在其中化蛹。蛹期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一般10多天。6月下旬後羽化成蟲出現,7月上、中旬羽化最盛。成蟲羽化後即交尾產卵,卵經10多天孵化出幼蟲。幼蟲用泥沙和絲做成泥巢,不久幼蟲就潛伏在雜草或根茬根部越冬。切翅石蛾越冬幼蟲在5月中旬開始活動,到5月下旬轉入水稻田危害水稻幼苗,危害情況和前兩種相同。6月下旬稻苗長大,植株健壯,不利於幼蟲生活,因此到6月下旬以後稻田裡的幼蟲便隨灌水及排水流向排水渠,生活於雜草根際附近,以雜草嫩芽為食。8月中旬幼蟲開始化蛹。8月下旬以後成蟲出現,產卵於水渠畔的草根附近溼土上。9月下旬孵化成幼蟲,生活在水渠內,不久越冬,蟲體包在一種類似膠體的物質內。

3、防治方法

①清除雜草,要及時清除池埂和水渠上的雜草,尤其低窪稻田附近水渠的雜草,阻止泥苞蟲的繁殖和發育;

②提高整地質量,整地要切實耙平耙細,可為消除害蟲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

③排水晒田,直播稻田應及時排水晒田,以減輕和抑制泥苞蟲的危害;

④藥劑防治。直接撒施呋喃丹,每公頃15千克左右。敵殺死與敵百蟲粉劑等殺蟲劑也可做成毒土撒施。

(1)稻苗帶藥下田:在水稻育苗期插秧前2--3天,用70%艾美樂(吡蟲啉)水分散粒劑,每100平方米4克或25%阿克泰6--8克,加水稀釋後,噴藥於稻苗上,即可進行正常插秧。對潛葉蠅和負泥蟲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2)稻田噴藥:根據插秧後稻苗上蟲情調查,決定防治適期。

①40%樂果乳油,每公頃1125~1500毫升,加水噴霧;

②90%晶體敵百蟲,每公頃1500--2250克,加水噴霧;

⑧50%殺螟硫磷乳油,每公頃1125~1500毫升,加水噴霧。噴藥前應將稻田水排出,噴藥1天后再灌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