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灌溉用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來源:富路庫 6.05K

1概況

農田灌溉用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西吉縣地處寧夏南部山區,屬大陸性氣候帶的邊緣,為中溫帶半乾旱到乾旱過渡地區,年平均降水量427.90mm,雖高於全區平均值,但時空分佈極不平衡,降水呈南多北少,東豐西欠的趨勢,蒸發強烈,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490mm,陸面蒸發量東南部為450mm,西北部為400mm。年平均氣溫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區在4~7℃,大於10℃的有效積溫為2400℃,最高溫出現在夏季7月份,最低溫出現在冬季1月份。年日照時數2322.30h,無霜期短,平均100~150d,凍土層深68~106cm。灌區自然災害頻繁,主要有乾旱、冰雹、霜凍、暴雨等,以乾旱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不但春旱、夏旱經常發生,而且有時出現秋旱或春夏秋連旱,旱災是影響灌區生產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

2灌區管理現狀

2.1庫壩灌區管理為合理利用水資源,使有限的水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縣緊緊以《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水法水規為依據,由各鄉(鎮)水管站進行統一管理,指定專人負責,並負責查處水事案件,對破壞灌溉設施進行嚴肅處理。在灌溉水價核定方面,縣水利局向縣人民政府呈報了《關於調整現行水費價格的請示》,縣物價局下達了《關於調整農業用水價格的通知》,成為我縣水費收繳工作的依據。目前,我縣庫壩灌區水費收取嚴格按縣物價局下達的水價標準收繳水費,每立方米水費為0.035~0.037元,每667m2每次灌水水費為3.33元。

2.2機井管理為使現有的機井發揮最大的效益和良性執行。近幾年我縣積極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之路,並於2001年出臺了《西吉縣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意見》、《機井、小高抽拍賣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制度和細則,目前,我縣的機井管理主要採用村管組管,聯戶承包,個人承包形式。對於灌溉面積涉及兩村的井灌區機井,實行村管形式,兩村簽訂合同,共同管理,確保機井工程的正常執行;對於控灌面積較小的機井,則採取聯戶承包和個人承包的形式。

3灌區灌溉用水情況

3.1灌溉效益據調查統計,我縣有效灌溉面積為20.30萬hm2,實有灌溉面積為1.19萬hm2,其中庫壩灌溉面積為0.69萬hm2,機井灌溉面積為0.30萬hm2,高抽等其他灌溉面積為0.20萬hm2。灌區以種植小麥為主,夾有少量蔬菜和其它經濟作物,由於近年來我縣旱情嚴重,水庫蓄水水量很少,水位嚴重下降,使得灌區灌溉面積僅為2914.40hm2,其中機井灌溉面積1771.73hm2,庫灌面積809.33hm2。

3.2灌水定額及成本我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國家雖然加大對農村灌溉水利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但由於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低下,使得我縣的灌溉設施落後,大部分只能採取土渠輸水,水資源浪費嚴重。據調查,庫壩灌區灌水定額為90~100m3/次·667m2,每年每667m2水費為10元;機井灌區灌水定額為60~65m3/次·667m2,每年每667m2水費為20元。

4存在的問題

由於西吉縣近年降雨量逐年遞減,水資源貧乏,承載能力較低,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夠充分的利用,結合西吉縣水利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4.1灌區水源無保障,渠道老化失修嚴重,縮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積在已建的以水庫為水源的灌區內大多數水利工程建於60、70年代,受地形條件影響和當時歷史特殊原因,設計標準偏低,工程不配套,加之長期以來管理體制陳舊,管理粗放,手段落後,經費不足,缺乏工程良性執行機制,致使許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目前,灌區內的工程完好50%左右,各級渠道大多以土渠輸水,缺乏末級農渠,在此之前,全部為土渠;斗渠則全部以土渠輸水,渠道淤積、滑塌現象十分嚴重,渠系配套設施簡陋,輸水、控水、調水能力較差,造成輸水不暢,縮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積。

4.2渠道灌溉保證率低,灌溉水浪費嚴重目前,在庫灌區中,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係數只有0.40,每667m2灌溉用水量高達320m3,水分生產率僅為0.25kg/m3。在井灌區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憐,大多數都是土渠,渠道滲漏嚴重,造成農業種植成本大,農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4.3產權不明確,體制陳舊,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現象使水源不能更好地利用在工程建設和執行維護上,多年來主要以鄉村集體投資建設和國家補助形式為主,產權大多屬集體所有,工程的管護工作由鄉村承擔,存在著產權不明確,體制陳舊,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現象。近年來,灌區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經營和農民用水協會為主要形式的體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沒有建立完善規範的末級渠道管理,在管理執行中尚存在著體制不順,中間環節多,協調銜接不夠等問題。

4.4原建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設施不全,調控水能力差目前,按照水利廳的水利體制改革精神,我縣嘗試推行水利一體化管理,但存在的問題是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設施不全,水的調控能力差,不能細化量水。灌區水量水費按土地面積分攤,水費和維護費用高達20元/667m2,且隨意性大,難以達到“灌明白水,交明白費”,導致水費計改管理混亂,收費困難,群眾水費負擔重,意見大,這些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5解決措施

5.1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及水價改革目前我縣水管部門針對本縣小型水利工程執行現狀,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制,隨著水利事業的不斷髮展和水利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適應節水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建議水管單位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及水價改革,使各項管理制度更加趨於完善。

5.1.1落實管理使用權,從利益機制上調動群眾管水、節水的積極性通過用水者協會,制定合理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設立水務公開欄,增強灌溉費用透明度及用水者水帳,便於群眾監督,同時減輕鄉鎮負擔,加強經營機制改革。同時加強法制宣傳,嚴格水利產權改革的法律程式,防止資產流失等現象發生。

5.1.2加強水價改革按照國家計委和水利部關於灌溉用水水價改革的意見,按方收費、節約獎勵、超額加價。對供水實行嚴格配額制,水價按供水成本核算而定。

5.2政府及水利有關部門抓好宣傳培訓,搞好技術服務高度重視宣傳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科學種植設施農業,並採用培訓講座、散發傳單、張貼標語等形式加強對幹部群眾對縣情、水情和水價政策宣傳,廣泛開展節水技術、灌溉管理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選派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宣傳培訓,普及節水灌溉知識及設施農業種植技術,提高農民節水意識,使節水灌溉在全縣形成共識。

5.3加強部門配合及用管協調節水灌溉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全縣各級部門應主動配合水利部門,做好水價改革和節約用水工作,從專案資金和工作上關心支援節水灌溉。物價、審計部門應加強對水費和專案資金的監督檢查,環保部門應協調水利部門搞好生態環境建設。

5.4政府部門出面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調整通過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調整。同時加強與涉農部門的通力協作,應用水利工程措施採用先進節水灌溉技術時輔以農業綜合措施,達到節水增產雙重目的。另外利用生物措施,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達到農業生產增收和環境改善等綜合效益。

楊頡1,朱耀麒2,李月萍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