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貯藏期腐爛原因及防治

來源:富路庫 2.59W
紅薯貯藏期腐爛原因及防治

紅薯又名甘薯、地瓜等,在我國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含水量高容易腐爛,給貯藏保鮮帶來巨大的困難,也降低了農民的種植效益。

紅薯貯藏期發生腐爛的原因,是由於致病菌的侵染,而致病菌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一般寄生病菌如黑斑病菌,是貯藏期爛薯的主要病害,其傳播途徑主要有三條,即薯苗、薯塊及土壤。

二、半死物寄生菌如軟腐病菌,一般不侵染生活力強的健康寄生組織,當薯塊破傷或受冷害生活力減退時,容易侵入。得病後薯塊變軟,呈水澤狀發粘,以後薯塊表面長出許多絲狀物和黑色孢子。

三、線蟲我國南北各薯區均有發生,被莖線蟲寄生的薯塊,內部組織成為黑白相間的疏鬆花瓤,即所謂糠心。甘薯的各個部位、病殘體及土壤均可傳播,一般可在土裏越冬,病薯全部是在田間感染,危害較重的在收穫時就已經腐爛,發病較輕的,在貯藏期間發病腐爛。防止貯藏期爛薯需從多方面人手:

一、加強田間管理,防止病害發生黑斑病及線蟲病一旦侵染是很難防治的,因此必須從栽培技術方面下手:

首先,必須選擇不帶病源的種薯或薯苗,不從病區引種,病薯不育苗,病苗不下地,最好選擇脱毒種薯。

其次,加強病害防治,黑斑病可用藥劑浸種苗,一般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或2000倍液浸苗基部3分鐘;線蟲病的防治可在土壤內使用藥劑,一般每畝穴施神農丹(涕滅威)1.5公斤~2公斤。

二、採取綜合措施,提高抗病能力對於軟腐病的防治,則主要從提高薯塊生命力,增強抗病力着手。

首先,及時收穫,避免機械傷害。氣温一旦低於9℃,薯塊將會受冷害,為病菌的侵染提供了可能,因此必須選擇晴天,及早收穫,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冷害,同時傷口可以儘快癒合。一些地區等到薯秧全部凍死以後再收穫,是非常不科學的,會嚴重影響貯藏效果。

其次,加強貯期管理,維持薯塊的生命活力。甘薯貯藏的最適温濕度條件是,温度10℃~15℃,相對濕度85%~95%,在這樣的條件下,薯塊就能正常地進行新陳代謝,維持生理活動,因此貯藏期的管理主要就是通過採取相關措施,使温度和濕度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

貯藏前期,即入窖後30天內,由於薯塊生命活力旺盛,呼吸強度大,放出大量的熱量、水汽和二氧化碳,從而形成高温高濕的環境條件,因此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是通風降温散濕,温度控制在15℃以下,濕度控制在90%一95%。具體措施就是利用通風孔或門窗,有條件的利用排風扇,加強通風。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採取晚上打開、白天關閉的方法;以後隨着温度的逐漸下降,通風孔可以日開夜閉,待窖温穩定在15度以下時可不再通風,這就進入了貯藏中期。

貯藏中期,即前期過後到立春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外界氣温很低,同時薯塊呼吸作用隨着温度的下降而減弱,放出的熱量減少,因此窖温降低,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保温防寒是這段時期的工作重點,使窖温不低於10℃,最好控制在12℃-14℃之間。具體措施:封閉通風孔或門窗,加厚窖外保温層,薯堆上覆蓋草墊或軟草。

貯藏後期的管理重點以穩定窖温為主,根據天氣情況,一方面適當通風換氣,同時注意保温防寒,使窖温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內。

最後提醒廣大薯農,在進行甘薯貯藏時,一方面要利用當地的貯藏經驗,另一方面一定要購買一個温度計,隨時瞭解窖温的變化,根據温度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總之,紅薯貯藏是一個綜合性工作,入窖前的薯塊質量及入窖後的管理措施均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