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來源:富路庫 1.31W

冬至不同地區有吃水餃、羊肉湯、江南米飯、番薯湯果、台灣糯糕、台州擂圓等習俗。每年農曆冬至這一天,不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個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冬至的飲食習俗有哪些?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一、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一天,不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個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迄今為止南陽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二、羊肉湯

據説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從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從冬至這一天,吃羊肉和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現在山東滕州一帶,這天被稱為伏九,節日前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物,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了圖一個好兆頭。

三、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夜全家人一起吃赤豆糯米飯的習慣。據説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成為疫鬼,繼續傷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們從冬至這天煮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四、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把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湯果類似於湯糰,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裏面沒有餡。湯果也被稱為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説法。

五、台灣糯糕

我國台灣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再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在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中在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聯絡久別疏遠的感情,被稱為“食祖。”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六、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氣,這一天要做一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飯。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舊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