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肉姜種植技術要點

來源:富路庫 1.64W

一、選種催芽

臺灣肉姜種植技術要點

1、選種

挑選姜塊肥大、皮色有光澤、肉色鮮黃、質地較硬、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作種姜。

2、催芽

(1)1月上旬催芽,催芽前將挑選好的種姜連續晒2天,然後用託布津800倍液或福爾馬林1000倍液浸種10分鐘。

(2)在大棚內按3米整畦,畦高10釐米。墊上20釐米厚的稻草並充分淋溼後撒上2-3釐米厚的肥土。

(3)將處理好的種姜均勻排放於苗床上,每畝堆放1400公斤種姜。然後蓋細土5-10釐米,幹稻草10釐米,再用薄膜蓋緊。

(4)如苗床溫溼度適宜,約15天種姜長出1-2釐米的幼芽時,將種姜取出,每塊留一個壯芽,抹除其餘幼芽。再按壯芽長短分兩類重新排放於苗床,密度為每畝放500公斤種姜,用稻草和薄膜蓋緊。

(5)在苗床內放置溫溼度計,控制苗床溫度為20-24℃,溼度以覆土溼潤為宜。如溫度過高可揭膜通風或澆水降溫。經過30天左右苗長5-10釐米時即可移植。

二、整地

臺灣肉姜要求土壤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pH值6.5-7.0,且兩年末種植姜的田塊。一般在催芽的同時,栽培田精耕深翻,起壟待栽。起壟按壟寬40釐米,高30釐米,溝寬20釐米的規格進行。起壟後密閉棚膜,以提高土溫。結合精耕深翻每畝施優質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100公斤,硫酸鉀50-8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作基肥。基肥佔整個生育期用肥量的60%-80%。

三、管理

1、栽植密度

臺灣肉姜根莖分生能力雖強,但其葉片直立且較集中,適當密植能提高產量。選晴天進行移栽,在種溝內雙行種植,行距15-20釐米,株距10-15釐米,每畝種植8000-12000株,用種量220-250公斤。移栽時姜苗需按苗的長短分類,強弱分開種植,以便管理。移栽後在兩行種植溝間每畝施複合肥20公斤,同時閉棚保溫保溼。

2、田間管理

(1)臺灣肉姜喜溫暖,耐陰溼,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28℃,氣溫高於38℃或低於15℃對其生長不利。早春氣溫低,要利用大棚條件提高棚內溫度,有條件的可在棚內加蓋小拱棚,以利保溫保溼,但在晴好的天氣下,棚內溫度會急劇上升,要及時揭膜通風,以免高溫燒苗。生長初期對水分要求不大,但也不能過幹,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

(2)臺灣肉姜早春栽培,全生育期為160天左右,對肥料需求量不大,結合培土追施1-2次速效肥即可。第1次追肥在苗長10釐米左右時,每畝施15%-20%糞肥10-20擔,第2次追肥在苗長出1-2個分枝時,每畝施15%-20%的糞肥15-20擔。以後是否追肥視早姜上市時間而定。姜塊進入膨大期(分枝1-2個),需水量增大,如遇土壤乾燥應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3)中耕培土是臺灣肉姜栽培的關鍵技術之一,追肥一般結合中耕培土進行。姜根分佈淺,中耕時要掌握淺耕表土的原則。整個生育期一般培土3-5次。第1次培土時間安排在姜苗高15釐米左右,培土時把壟上土往種植溝內培。間隔7-10天進行第2次培土,培土結束時原來的種植溝變成壟,而原來的壟變成了溝。

四、適時採收

一般在5月中下旬平均單株產0.1公斤以上時即可收穫,每畝產姜800-1000公斤。作為種姜可適當延遲收穫,一般在6月中下旬收種。

五、留種貯藏

臺灣肉姜肉質嫩,含水量較多,貯藏不當容易爛種。因此,種姜收穫宜在晴天進行,應選擇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作種姜,貯藏時先進行貯藏地消毒,然後鋪沙,一層種一層沙,最後蓋上薄膜。貯藏地應選擇地勢較高,避風向陽的地塊,開好四周排水溝,防漬水,防凍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