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長白蘿蔔週年栽培技術

來源:富路庫 6.32K
山區長白蘿蔔週年栽培技術

近年來,從日本、韓國等國引進的長白蘿蔔在我省推廣很快,這些品種栽培適應性廣、產量高、根型好、品質佳,比原有國產品種更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在發展過程中,長白蘿蔔的越冬栽培、早春栽培、高山春夏栽培等技術不斷完善,形成了優質、高產、高效週年生產態勢。浙江省週年生產主要由平地秋冬栽培、平地越冬栽培、平地早春栽培、高山夏秋栽培等5種模式組成。現將長白蘿蔔在我省週年生產技術介紹如下。

1、主要品種介紹

1.1特新白玉春

韓國農友卜IO株式會社培育。該品種植株苗期葉平展,中後期半開張,株高42釐米,開展度70釐米,花葉,葉色深綠,採收時有葉片21張,葉長47釐米。肉質根直筒形,入土部分20—30釐米,露地部分5—13釐米,全長25—40釐米,徑粗7—8釐米,單根重1.25—1.5公斤,最大4.6公斤,每畝產量3000—6000公斤。根皮全白,側根細小,肉質緻密。該品種-3.6℃氣溫下無凍害,在-5.8℃條件下葉片中度受凍,肉質根受凍溫度約在-7℃以下,地上部分先行凍毀。該品種春栽在氣溫穩定通過5℃以後播種不易抽苔,越冬栽培90天后少量植株開始現蕾,130天后全面抽苔。春、夏、秋栽培播後55—80天採收,越冬栽培115天左右採收。種子千粒重15.77克。

1.2世農YRl010

韓國農友卜IO株式會社育成。植株花葉,直立,適密植。葉色深灰綠,葉長45釐米,葉數22—26張。蘿蔔周皮厚,不易裂根;主根下扎能力強,不易發生岐根;肉質根全長24釐米以上,單根重1—2公斤,最大超過5公斤,同一批次均勻度高,每畝產量3500—7000公斤。

該品種抗抽苔能力弱於特新白玉春,春播應稍遲,但因姜萋鑽地性強,是欠疏鬆深厚土壤和新菜地栽培的首選品種。本品種肉質根生長屬後期膨大型,蘿蔔膨大中期應再追肥一次,播種至採收需70—90天,但生長後期肩部易泛綠,應根據商品外觀要求,靈活掌握採收。

1.3耐病總太

是日本瀧井種苗公司培育的雜交一代。植株花葉,半開張,葉色鮮綠。肉質根露地部分淺綠色,全長30—45釐米,單根重2—3公斤,最大1l公斤,每畝產量4000—8000公斤。該品種春播遇15℃以下氣溫易抽苔,後期遇高溫易暴發軟腐病,僅適於作秋冬栽培。又因越冬時遇-4℃以下低溫易受凍害,也易抽苔,越冬栽培應注意採收期。

2栽培技術要領

2.1選用疏鬆肥沃土地。深溝高畦栽培

最好選用種過蔬菜作物、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貧瘠、低窪、粘重板結的土地種植蘿蔔,肉質根短小、黑班多、歧根多、病害多、產量低,不宜採用。利用稻田或經過擱置的土地,耕前30天要噴農達或草甘磷滅除惡性雜草,剷除稻樁,反覆深耕細鋤使土塊鬆散。結合施基肥做成深溝高畦,保持疏鬆耕作層30釐米以上。推薦使用寬溝窄畦雙行密植栽培,溝寬30釐米,畦寬80釐米,株距20—30釐米,每畝種4000—6000株。與寬畦多行栽培相比,窄畦密植,畦面不易積水,蘿蔔生長快,個體均勻,支根少,病害輕。窄畦栽培應結合施肥培土l—2次,將畦溝泥土培於畦面和肉質根周圍。

2.2因地適期播種,防止高溫低溫障礙

2.2.1海拔400米以下平地栽培秋冬8月下旬至12月初播種(其中耐病總太9月中旬至11月初播種),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採收;春播2月5日至3月5日播種,4月中旬至5月採收。低溫期播種要爭取晴暖天氣,晴暖天氣若能持續7一10天,冬播期可延遲到12月;生產上若能輔助地膜和小拱棚覆蓋栽培,可以起到增溫防寒、促進生長的作用,使蘿蔔根型表現更加充分。另外,春栽宜適當早播,秋栽宜適當遲播,病蟲害少,易管理。

2.2.2海拔900米左右高山栽培韓國品種3月下旬至8月底播種,5月下旬至11月採收;耐病總太8月中旬至9月初播種,10月中旬至11月採收。

2.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鼠為害

進口蘿蔔種子價格昂貴,為節約用種,提高出苗和成苗率,一般在畦面用拇指壓穴點播,或用農具輕敲成小淺穴播種,每穴播種子l一2粒,播後覆土1—2釐米,播後隨噴草甘磷和丁草胺混合液,防治未淨的老草和新發芽的禾本科雜草,並做好保溼和防暴雨沖刷工作,促早出苗、出齊苗。蘿蔔一般不進行直播補苗,因補播蘿蔔生長受到大苗抑制,長勢不能跟上同一批次。如一定要補苗,只能採用長筒形的營養缽同期育預備苗待用,並在播後7天內完成帶土補缺。幼苗出土後,雙子葉期就有小地老虎,蛞蝓、蝸牛、跳甲、立枯病、猝倒病為害,此後還有拱地鼠,蚜蟲、青蟲、小菜蛾、黑腐病、軟腐病、霜黴病、根朽腐、病毒病等,不同季節各有側重,應及時防治。其中小地老虎、軟腐病、黑根病、病毒病、跳甲是反季節蘿蔔連作過程中的棘手問題,應列為重點防治物件。此外,蘿蔔露根苗要及時蓋土扶正,定苗一般每穴一株,封行前應及時清理雜草。

2.4平衡供應肥水,滿足高產需求

與傳統蘿蔔品種相比,這些蘿蔔需肥量較大,一般每畝應供給三元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尿素20公斤,以及適量的鈣、鎂、硼、鉬等中微量肥料。肥料可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也可以分次作追肥使用,應根據生產方式、生產期長短和地力條件確定。一次性施用用量稍多,分次施用利用率較高,但苗期和長季栽培(如越冬栽培)的膨根期各應再追肥l一2次。苗期及早追施氮肥,能加快秧苗生長,促進主根下扎,蘿蔔提早開始膨大,增加長度,提高產量,縮短生產期,要及早進行薄肥澆施;由於肥料的淋溶逃逸作用和蘿止根對土壤養分吸收的不均勻性,長季蘿蔔在中後期往往會發生脫肥現象,客觀上要求補施追肥,應及早追施。一般情況下,蘿蔔膨大前中期進行追肥,都有利於增加產量,肥分以N、K為主。需要注意的是,蘿蔔生產過程肥水供給應均衡,不能發生明顯的脫肥現象,應保持其持續生長態勢,一旦脫肥現象發生,長勢恢復十分困難,蘿蔔的產量和商品性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蘿蔔沒有強大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均衡供給水分非常重要,尤其在夏秋栽培過程中,因乾旱缺水而導致幼苗乾枯、生長遲緩、肉質根失水糠心等現象都時有發生,造成蘿蔔短小、產量降低、商品性變差等後果,甚至錯失生產季節,供水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在乾旱發生時保證有充足的可用水源,並及時供給。供水方式有噴水、澆水和灌水三種,播種後遇旱用噴霧器對準播種穴噴水,促使種子吸溼發芽,拱土出苗,不能用灑水壺直接衝灑,以防表土板結,抑制出苗。出苗後至小苗期特別怕旱,旱情發生時,供水要特別周到,澆水和灌水都可以。但灌水要有所控制,待畦土吸溼足夠後,應及時排乾溝水。蘿蔔生長中後期耐旱性強,但需水量也最大,遇旱時一般只採用澆水,溝灌易導致根朽病,應慎用。此期吸收根(毛)發達,吸收迅速,暴幹暴溼極易發生裂根,應努力保持土壤水分充足而平穩。在多雨條件下,蘿蔔又忌溼怕澇,園地積水或土壤過溼,易發生立枯病、根朽病、漚根黃化和軟腐病,多雨時要及時排水。蘿蔔對水份的總體要求是防澇防旱,均衡供給,生產上如採取措施,加強管理,精心呵護,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產增收效果。

2.5適時採收,提高商品性

蘿蔔葉片由下而上漸次發黃落葉,肉質根充分膨大圓腚,為採收適期,此時肉質密緻度適中,有的品種還能表現糯性品質,但為了迎合市場對蘿蔔亮白鮮嫩外觀的要求,採收期一般適當提前。採收時間以上午10時以後為宜,拔起的蘿蔔置田間稍晾晒失水,再去葉、清洗、裝袋,可減少裂根。裂根的發生一般冬春少,夏秋多;蘿蔔個頭在0.8公斤以下時少,大於0.9公斤後增多,採收期應當注意大的先拔,小的後拔。上述蘿蔔品種具有再生性,即在第一輪生長落葉後,如果繼續進行施肥管理,又會抽發新葉,肉質根也會繼續膨大,進入第二輪生長期,經過2輪生長的蘿蔔,根頸部明顯,外觀雍腫、老化,易糖心,一般不受歡迎。

熱門標籤